身边典型 INDEX

当前位置: 首页 > 身边典型 > 正文

用光带你前行——记2021年师德标兵光电工程学院王伟

来源:党委宣传部(新闻中心) 发布时间:2021-11-04 点击:

素手栽桃李,举目瞭星光。他是坚守高等教育初心使命的科技工程师,也是学生们创新发展的指路明灯,他用自己的光芒带领着青年西工学子们向着一个个未知探索前行。

从零开始,探索无极限

1996年,还在西北工业大学读书的王伟参加在西安市金花饭店举行的微软公司Windows95系统发布会,会场上大大的“Where Are You Going?”(你要去往何方?)的喷绘幕布引发了他的无限深思。午饭的空隙,王伟散步无意进入了西安工业学院的大门,这所学校独具魅力的兵工文化令他印象深刻。2004年,王伟博士毕业寻找工作机会,首先想到的就是有着一面之缘的西安工业学院。王伟笑称,正是那块幕布揭开了他和西安工大的缘分。也是在这所大学里,王伟开启了他追逐星辰大海的旅程。

我国航空航天事业的不断发展对传感器的工作条件提出了越来越严苛的要求。十年磨一剑,王伟不断深化理论研究,深耕“面向极端环境下的光纤传感技术”。王伟在光学领域重要期刊发表SCI和EI论文20余篇,获批发明专利10项,与西工大联合研制的极端高温压力传感器已经服务于国防重大项目的研制,为我国航空航天飞行器提供更先进的“感官”,去探索更广袤的空天。

虽然科研成果和荣誉已是硕果累累,但王伟不愿就此停步。在他看来,停留在理论层面是远远不够的。王伟深知,把实验项目转化成完整可用的传感器,是一项艰巨的挑战。2018年,王伟作为负责人组建了“光电信息技术”团队,成为相关科研的中坚力量。那时候的华球手机版app,华球(中国)还没有这方面的研究基础和实验设备,他和团队老师不改初心,在学院的支持和团队的努力下,新建“光纤器件实验室”。在之后的1000多个日夜里,团队成员协作攻关,在技术、设计和工程上不断的更新迭代。现在,他主持研制的光纤传感系统已经从理论走向了实践,应用于风洞、激光诱导等离子体、航空发动机动态压力测试等关键领域。

育人为先,严师出高徒

2004年进入华球手机版app,华球(中国)后,王伟走上三尺讲台。这十几年来无论获得什么荣誉和头衔,王伟最看重的身份始终是“教师”,“学生选择我,是对我的最大信任,那我也绝对不能辜负学生”。

“人是怎样感知时间的?”这是王伟给第一次上专业课的学生提出的问题。虽然这个问题至今无解,但可以激发出学生们主动思考的能力。从人的感知到机器的“感知”,王伟在课堂上通过各种书本上没有的实例给学生们构画出了看得见、摸得着的光电世界。

“学习”二字,“学”是理论,“习”是应用,缺一不可。王伟拿出自己购买的元器件、腾出自己团队的实验室给学生使用,让他们自己动手写程序、制作单片机。“在实践中培养出的人才能在工作岗位上迅速适应、大放异彩,这就是西工学子和其他毕业生的不同之处”。

王伟对学生的要求向来严格,塑造了优良学风。“作为个体,要尽自己最大努力、做最优秀的人;作为群体,要勇于牺牲自我、做最团结的人”。他组织大量活动,让学生们聚在一起研讨课题、分配任务。在团队协作中争当第一。在这种压力下,没有人敢松懈。即便王伟不在,学生们也主动学习钻研、白天黑夜都在实验室里泡着。通常在晚上11点,实验室的灯光也没有熄灭。一起学、一起冲,这是王伟在学生团队间营造的向上动力。他所带班级多次获得校级学风先进集体,指导学生获过20余项省级以上课外科技竞赛奖项。

王伟一直奔走在“工程师”和“教师”这两种角色之间。他认为,科研和教书育人相辅相成,重大科研实践为培养高层次科技人才提供了丰富生动的课堂,而思想活跃的青年学生,是科研中的生力军,也是创新思想的重要源泉。

如今,王伟培养的一批又一批具有扎实理论素养和工程实践能力的学子纷纷走向社会,这些西工人也始终秉承“忠诚进取铸辉煌、精工博艺育英才”的西工精神,努力成为各个国防研究所和高科技企业研发岗位的中流砥柱。

本文语音节目请扫描二维码

文:张靖唯 录音:王歌 审核:刘建兵 编辑:张靖唯